苍 莉 || 为高学历青年教师铺就成长快车道
导读
针对校内高学历青年教师职业内容不适、教育情怀不深、教育专业知识不够等突出问题,广东省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通过一系列措施为青年教师铸魂、赋能,助推青年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教育体量的不断扩大,“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一些发达省市,不少中小学校招聘教师都要求学历硕士“起步”,甚至博士生“加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以笔者所在的广东省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为例,集团内教师总数为215人,近三年新入职教师有91人,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90人、有海外教育背景(含港澳台地区)的毕业生10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58人。
尽管当前社会上对于高学历人才进入中小学任教存在一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高学历青年教师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多元的文化视角、全新的学习理念与方式,能为学校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不同的教育背景也决定着他们拥有不同的文化积累与职业立场,加之部分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没有经历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由此带来职业内容不适、教育情怀不深、教育专业知识不够等突出问题,给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带来种种挑战。面对这些问题,集团从打好信念底色、淬炼专业技能等方面出发,通过一系列措施为青年教师铸魂、赋能,助推了青年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做实价值引领,厚植青年教师的教育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教育情怀是教育者追求职业理想的精神诉求,是内化的教育信仰与职业坚守,它虽然不能量化,但作用却巨大而深远。在对学校青年教师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人认同教师职业的意义,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全心投入,离职情况偶有发生。因此,帮助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情怀,就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 凝练学科育人价值追求
对于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而言,引领其在对任教学科育人价值的探寻中,不断重构自我人格和专业追求的“意义世界”,才能使其形成超越普通职业者的工作性向,[1]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找到精神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厚植教育情怀,自觉克服来自工作的困扰和生活的羁绊。我校的青年教师普遍学历较高,且具有对本学科较为深刻的专业理解和深厚的专业情意。每门学科都有其内在逻辑和连接世界本质的模式,也都有其内在的育人价值。为此,学校组织青年教师从各自任教学科专业入手,围绕本学科重大热点前沿问题、学科代表人物、相关行业和子行业前景、从事本学科研究要具备的素养等方面开发学生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侧重凸显学科的专业价值和社会贡献。教师们逐渐挖掘出任教学科蕴含的育人价值,找到居于专业顶点的共同精神追求——为学科发展发现并培养人才,并由此构建形成自身的“意义世界”——高远的学科育人价值追求。
2. 培育师德修养和自觉
对学科育人价值的本质探寻和充分认知,虽然已深入学科内在逻辑,但也仅仅停留在学科层面,本质上仍然是本体思维看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加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培育师德自觉,也是引导教师生成教育情怀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在校本培训中,通过设置专门课程组织青年教师对“我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以及“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德行、品质和能力”进行深度思考,并将其转化成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行动,如为学生做出行动表率、养成精益求精的教学习惯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们愈加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立德树人的责任使命,自觉做到立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3. 规划成长方向与路径
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人引上自我发展之路。[3]帮助教师规划专业发展路径,是推动教师理智地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有力载体,是促使教育情怀落地见效的必然之举,也体现出学校对教师成长的深层关爱。为此,学校除了要引领青年教师树立高远的价值追求,更要帮助他们在理想与现实、憧憬与困境的冲突中寻找到适切的专业发展路径。例如:我校采用“飞机鸟瞰式的发现法”,从职称晋升、专业进阶、荣誉评比、教学或教科研成果奖励等各个角度,引导青年教师以终为始,知悉教师职业可能到达的顶点;通过邀请全国名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等名师分享成长历程,以及组织学习教育家成长经历等,清晰呈现各类名师的成长路径,引导青年教师全面客观地分析自我,由此明确职业起点、寻找成长着力点,进而探求契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做实系统培训,淬炼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核心标志是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各种专业技能。我校青年教师中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超过六成。对于这些教师而言,开展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既不能仅仅依靠教育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名优教师经验介绍;也不能按照常规的培训方法,将教师技能细分类型,然后提出相应的步骤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的特性,决定了教师不是只在理论上熟悉技能概念和操作步骤就能上好课。为此,学校直面实际,采取系统方法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1. 以问题导向开展系统实训
基于我校青年教师学科知识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实际,我们以全面培育高中教师核心素养为指向,通过成立“青训营”,探索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实操技能培训的相关策略。
一是通过“学习-思考”策略解决教学内容问题。学校组织青年教师系统研读高中教材,弄清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实际意义,并思考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如何落地;鼓励他们像名优教师那样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地附和别人得出的结论。
二是通过“听课-模仿”策略解决教法学法问题。学校通过“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拜师学艺,品悟名优骨干教师如何运用并组合教法进行情境活动设计、课堂结构处理、教学重难点把握,如何体察学生思维类型、学习方法和认知心理等,然后通过选择性模仿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三是通过“问题-驱动”策略解决教学研究能力提升问题。学校针对教学中的普遍问题设计持续性的校本研修活动,让青年教师在理性观察和深层思考中不断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是通过“问效-补偿”策略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学校借助大数据开展学情诊断分析,为青年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提供依据,实现精准教学、减负增效。
2. 以范式思维规范课堂教学
美国教育家舒尔曼提出,在教师教学的知识基础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学科教学知识实质上是一种技能性知识,即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教学内容和活动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将学科知识加以组织与呈现。[4]关于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范式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我校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实验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积极组织教研组探索建立面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程序框架,并通过构建更加规范的学科教学范式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学校已形成以建立真实情境、任务活动、开放探究为表征的新课教学范式,侧重知识内容层次性、复杂性与关联性的复习课教学范式,指向深度知识结构建构的专题课教学范式,基于学情分析的习题课教学范式,以及“定主题、定目标、定任务、定活动、定评价”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范式等多种实践模型。基于对不同课型教学范式的研究实践,青年教师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也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3. 以反思批判实现自我迭代
在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实践中,我校尤为重视批判汲取思维及反思改进习惯的养成。批判汲取与反思改进相辅相成,前者是分析借鉴、认识自我的过程,后者是解决问题、自我重构的过程。学校借此发展青年教师深入剖析、逻辑推理的技能,促使其形成对专业成长的自我探寻,引导其借助他人智慧超越自身经验和局限,实现自我迭代。如在观课等教学活动中,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根据个体经验,对他人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式思考和借鉴,形成更加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青年教师针对预期目标、过程环节合理性、学生思维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思,对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做出合理设想,对个体教学活动进行改造与重组。
做实人本管理,推动青年教师的个性成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因此,落实人本管理,为高学历青年教师赋能,使其成长为骨干名优乃至教育家型教师,成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 以柔性管理激发教育创造
要培养骨干卓越教师,就要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宽松环境。针对具有较高学历、个性突出的青年教师,在学校管理中进行一定的制度规约是必要的,但如果过于强调同一化、模式化,势必会扼杀他们的灵气和创造力。为此学校管理要从刚性转向柔性,由规约走向激励。例如:我校在工作中充分相信青年教师,通过吸纳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民主管理恳谈会征集问题及建设性解决方案等,给予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机会,使其成为学校管理的智囊团;充分尊重青年教师,加大专业赋权,保障他们的教学自主性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话语权;充分帮助青年教师,针对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给予他们针对性的专业发展指导和恰当支持;充分激励青年教师,通过个性化、过程性评价,为教师成长提供机会、搭建舞台,激发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
2. 以激励引导唤醒发展自觉
学校的柔性管理仅仅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外部保障,要想引导教师真正走上专业发展的自为状态,还需要唤醒教师的发展自觉。为此,我们积极引导青年教师进行内在觉察和自我探寻,并把自身的教育认同主动融入工作实践。如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敢于提出破旧立新的见解;激励青年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把握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融合的意义与方法;指导青年教师找寻个性特长与专业特长相结合的发展方式,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彰显自我价值、提升专业水平。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很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如物理学科教师王雪莹结合实验研究方法,探索形成高中物理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模型,并在全市教师培训中做公开展示;语文学科博士教师吴振兴开发出大量语文阅读备考资料,并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3. 以悉心呵护助推和谐成长
青年教师思维敏捷活跃、情绪情感丰富、自我期望值高,但由于他们经验积累有限、个体认知不够完善,也容易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遇到障碍,产生心理问题。对此,学校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一是坚持务本适量的原则,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负荷,让他们回本溯源、厚植根基;二是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引导青年教师建立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三是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建构青年教师心理支持系统培训课程,其中涵盖如何主动建构积极的心智模式、掌握积极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建立习得性乐观的生活方式等,从而为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炎欣,罗昱.教育情怀的哲学思考与内蕴阐释[J].教育探索,2019(1):5-8.
[2]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101.
[3]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严中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
[4] 白军胜.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研究范式转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李凌艳 张志红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打通教育评价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程福蒙 刘作建丨山东烟台:以初中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五育并举”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11期 · 教师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